2021年9月27日,江西新華電腦學院召開在校學生“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防范知識講座”主題講座。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的進步,各種詐騙現象也成為社會日益突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詐騙分子,將目標轉向學生。學生容易受到他人別有用心的欺騙,而且對于大人所說的話都容易產生一種信賴和順從的心理。
因此,在面對成年人詐騙的情況時,難以有效作出清晰地判斷。所以,為了使學生熟悉生活中常見的詐騙形式,增強學生在生活中遇到詐騙現象靈活應對的防范意識,提高學生各方面自我預防、自我保護、自我應對、自我逃生的能力。
在現如今的社會,詐騙案件越來越多,手段也越來越高明,犯罪分子利用一些學生的虛榮心、貪便宜、單純等心理特點實施各種詐騙伎倆,使部分學生蒙受巨大的財產損失和精神壓力。為增強大家防騙意識,提高自我防范能力,組織講座就是為了讓同學們認識到電信詐騙的嚴重性與這樣合理的分辨與規避。
(一)首先介紹什么是電信詐騙?
概括地說,就是犯罪分子借助于手機,固定電話,網絡等通訊工具和現代的網銀技術實施的非接觸式的詐騙犯罪。
(二)學生被電信詐騙的主要原因?
A. 四成學生容易掉入高薪金錢陷阱;
B. 六成學生缺乏金融意識;
C. 六成學生對發助學金,獎學金不設防;
D. 八成大學生容易輕信退款電話;
E. 六成大學生不能識別木馬鏈接.
(三)冒充身份詐騙犯罪手法有哪些?
A. 冒充客服;
B. 冒充熟人;
C. 冒充公安機關;
D. 冒充社保部門;
E. 冒充郵政部門;
F. 冒充司法人員;
(四)冒充身份詐騙方法提示
A. 不要主動猜測對方是誰;
B. 不要盲目答應對方要求;
C. 確認身份要多問幾個私密問題;
D. 確認真偽及對方身份真實性;
E. 到相關部門具體辦公地點咨詢.
(五)提問
你身邊的其中常見電信詐騙有哪些?
A同學:犯罪分子針對即將參加考試的考生撥打電話,稱能提供考題或答案,不少考生急于求成,事先將好處費的首付款轉入指定賬戶,后發現被騙。
B同學:犯罪分子通過群發信息,以月工資數萬元的高薪招聘某類專業人士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點面試,隨后以培訓費、服裝費、保證金等名義實施詐騙。
對于學生而言,要學習一定的防范詐騙的基本知識,提高防范詐騙的基本能力,遇到實際問題,忌盲目,多思考,千萬不要被某些假象所迷惑。防人之心不可無,一旦涉及到錢財,就要萬分謹慎,多加小心。
萬騙不離其宗,不管是現實詐騙還是網絡詐騙,騙子最終的核心或者是共同點都是一個騙字,只要我們多加強預防心理,切實做到“三不一要”:不輕信、不透露、不轉帳;要及時報案。犯罪分子都是利用受害人趨利避害和輕信麻痹電的心理,誘使受害人而實施詐騙犯罪活動,為此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應提高警惕,加強防范意識,防止受騙。要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沒有白掉的餡餅,就算掉了你也撿不到??傊?一定要提高警惕。